创新培养模式 筑牢育人阵地
发布时间: 2020-12-24 浏览次数: 44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基层党支部立足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院发展特色,挖掘整合资源,创新育人模式,开辟教育方式,打造了“精准互促、协同联动、条线共建”的培养模式,构建了“总引领、双驱动、三协同”的课程思政模式,切实做到了党性引领觉悟,理论内化实践,推动学生党员牢记身份意识,巩固使命担当。

师生、朋辈、典型准互促,党员先锋勇擎育人旗帜

师生党员、朋辈党员、典型党员在党员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院在主抓党建基础工作的同时,注重党员引领示范,潜移默化推进教育。学院教工党员每单周中午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体学习活动,采取“领读精读、感悟分享、笔记整理”学习形式,将学习内容学深、学透,实现学习形式三重推进,学习效果逐步内化的“3+1”模式,不断提升教工党员理论素养,扎实推进教工党员对接学生党员工作。设立学生党员先锋岗,号召学生党员在学习之余为学院、年级、班级做服务,在党性教育的同时,推进劳动教育和志愿精神培养。学院努力搭建小班导朋辈教育机制,设立小班导职务,优先学生党员内嵌低年级班级,协助专任老师、辅导员开展班级工作,逐步培养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和服务意识。学院在育人工作中,开设学长导航、党员讲堂活动,通过树典型引领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邀请优秀学生分享学习、求职经验,帮助学生明晰目标,做好计划。开展党员讲堂活动,邀请抗疫英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一线问询员马媛敏同志为学生党员讲述抗疫经历,帮助学生党员直观感受疫情防控期间党员带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培养学生党员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意识。

支部、社区、基地”协同联动,基层组织筑牢育人阵地

学院在党建活动中注重开辟多元阵地,搭建“支部+社区+基地”协同育人模式,挖掘阵地党建职能,融合阵地特色,全方位推进学生育人工作。学院学生支部以“有组织、有阵地、有活动”为目标,夯实基础工作,主抓主题活动。学院探索“党建+课程思政”路径,开设《美丽中国》课程建设,推进党建与思政课深度融合。开展系列微党课、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合作基地调研、微朗读等特色活动。着力打造“理论学习+成效反馈”学习理念,制定学生党员专属学生手册,坚持做到“十个一”:每周撰写一篇原著心得,每月交流一次学习心得等,以理论滋养初心、以理论引领使命。学院13号学生社区是学生党建的另一主要阵地,社区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融合党建理念,组建社区党员组织,开展社区理论学习,创新活动模式形式,躬身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党建引领下学生社区特色发展。开展“四史”撞多肉活动,在“四史”知识竞赛中,融合多肉养护知识,实现党建与特色双重效果。学校植物园是学生学习实践的主要场地之一,学院致力于支部活动走出课堂,走进基地,在实践劳动中融合党性教育。在基地花房开展理论教育活动,在营建节中融合党建理念,设立党员先锋岗,在实践中弘扬志愿精神,在劳动中发挥带头作用。

花语、花艺、花园”条线共建,党建活动彰显育人底色

学院在党建活动中秉承“党建力促育人,育人反哺党建”原则,坚持党建引领,牢固党员意识,整合各方资源,树立服务理念,挖掘学院特色,融合劳动育人,构建以“花”文化为特色的“条线纵深跟踪+横向特色发展”党建育人模式。学院组建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花语”系列特色科普活动,例如:“博诚自然志愿者队”科普志愿工作、2020上海校园萱草文化节、“认识自然,环保同行—美化校园生态联合活动”、“手予鲜花,勿忘先贤—先贤语迹献花志愿者”等,在科普活动中彰显学生党员服务意识,大力宣扬“花”文化,培养生态保护意识。开展“花艺”技能提升活动,依托学院插花课程,联合教工学生支部,开展师生同上一堂劳动教育课活动。师生一对一指导,学生党员做主讲,学院教工做学生,打破传统教育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在提升花艺技能的同时,将劳动教育理念融于实践中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同。开展“花园”营建节,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在学校植物园内设计搭建小型花园,融合党建元素、传统文化元素、现代艺术元素等,累计设计15组,由专业老师进行点评指导,实现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在“花”系列活动中,学院注重党建引领,紧扣专业特色,夯实学生组织,实现特色、党建、劳育三协同,引领中渗透劳动,特色中凝结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素质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