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院直属党支部:党建+红色文化育人
发布时间: 2019-10-08 浏览次数: 307

  “红色,是中华民族的颜色,可以很正,也可以很美。”这是两天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知行学社赵晶同学在马院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社区红色墙画绘制后的有感而发。近年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依托学校“一总支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党建项目创建工作平台,打造“党建+红色文化育人”特色项目,以红色文化浸润党建育人工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党建+红色文化传承,厚植爱国情怀。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所在的应用型高校大部分是工科学生,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人文社科知识等方面相对比较薄弱,针对这些特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组成骨干教师指导团队,先后开展系列专题辅导,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何在上海法租界诞生”、“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新党章的核心、根本、关键和实质是什么”、“具有上海特色的红色精神的核心要素是什么”、“浦东传奇证明了什么?”等诸多问题,引领学生把握现代中国的历史、现实及未来,增进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还在校园举办理论宣讲会、重大纪念活动、社区讲堂等向全校师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宣讲。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经典诵读会上,校党委副书记(兼马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宋敏娟带领三位学生一同朗诵了北京大学李少君教授的新体长诗《壮丽的日出》,一句“对伟人最好的纪念是后继有人、事业兴旺、精神永存”道出了纪念马克思诞辰的最真实意义。同时,为切合网络时代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马院直属党支部指导开设微信公众号,开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板块,通过SIT知行学社以及海上风来两个微信公众号定期或实时推送考察调研的优秀系列成果和宣讲活动内容及概况,搭建新媒体网络阵地平台来拓展红色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渠道,旨在扩大育人辐射面。

党建+红色文化弘扬,涵养师德师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深入发掘红色资源,以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红色精神开展党员教育活动,进行专题性党课《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诞生在上海》、《共产党宣言》原著辅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理论研讨》、《孙中山的实业救国》等,提升党员的思想认识和党性修养。聚焦建党文化的探索,先后组织教师赴中华艺术宫“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美术作品展、“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沂蒙革命老区、古田会议旧址、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等,通过参观学习的方式将红色文化教育渗透到党员教师的党性锻炼和师德师风建设中。同时,依托2018年教育部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科研教学团队项目《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识与运用研究》、学校“上海文化”协同创新平台项目、上海市高校思政课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品牌项目《追梦之旅——上海红色文化寻根》、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7年暑假社会实践一等奖《追梦之旅——旧上海公共租界的红色印迹》等,有效地开展建党文化研究,从学理上论述党的建设的引领作用,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育德能力和育德水平。近年来,该支部先后获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上海市巾帼文明岗、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并有1人获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

党建+红色文化实践,践行时代精神。在提升理论知识底蕴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注重学生实践过程的价值引领。结合丰富的本土文化和红色资源,先后开展系列专题调研和考察,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创新意识和责任担当。马院直属党支部牵头成立“知行学社”学生理论社团,构建“理论辅导+实地调研+主题宣讲+微信推送”四位一体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在马院直属党支部教师的指导下,这支叫“知行学社”的年轻团队,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遍寻上海周边红色文化,从“一大”会址,至奉贤存古村级红色教育馆,绘制出了一副上海红色文化分布地图,打造出了一个拥有“红色文化”标签的社会实践经典品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团是马院直属党支部重点打造的经典品牌,以知行学社为“排头兵”,是学校“思政课在社区”的重要举措,与“思政课在课堂”优势互补,共同构成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系。自2017年组建以来,宣讲团每年都会组织思政教师和学生骨干走进社区,甚至“田间地头”,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指导社区建设和治理。截至目前,基于红色文化共建立上海市重点课程1项、“上海文化”协同创新平台1个、上海市教委社会实践立项课题1个。学生红色实践作品在各级比赛中斩获国家级奖项1项、上海市级奖项5项,其中《暗夜的舞者》荣获第二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三等奖;马院直属党支部基层党团共建和社会治理工作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协助海韵社区获得奉贤区社区治理星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