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政协》专访我校杨益群
发布时间: 2014-06-03 浏览次数: 600

为职业教育而奋斗
——访区政协委员、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高等职业学院院长杨益群

 

 

 

 

  2014年1月2日,副市长翁铁慧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到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调研,对该校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表示肯定,希望学校要更加清晰地把握自身定位,牢牢抓住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个主业和生命线,坚持以应用技术服务社会,围绕发展目标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推进学校创新发展。1月21日下午,市教委副主任陆靖又到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就“上海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律研究”进行专题调研,对该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改革思路和取得的进展给予肯定,并对借鉴德国FH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深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提出了要求。
  上述两件事情与杨益群的工作息息相关,或者说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杨益群未来工作的方向。在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将重点建设100所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和100所国内特色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在这样的背景下面,上海市无疑是将应用技术学院列为建设对象之一,新年伊始市领导到该校调研视察,也寄托了对该校的期望。应用型本科与高等职业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更加骨肉相连,这也意味着杨益群的工作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刚刚过去的寒假,杨益群一直在忙着做“中本直通”的论证方案。“中本直通”顾名思义就是中专与本科直通,应用技术学院作为本市的试点之一(另外一个试点单位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十分重视该项工作,组成了多部门工作小组。杨益群不仅从事本科教育与教学管理多年,而且也有从事高等职业教育与教学管理的经验,成为该小组工作直接组织者。实际上,高等职业学院从2012年起就开始五年制“中高贯通”的招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杨益群说,今年“中本直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就要招生了,该专业将与中专衔接,进行七年制一体化设计。这样的模式定位于培养现代化工企业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
  杨益群从来不把职业教育看成是低人一等的工作,她觉得职业教育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企业拥有高水平的技能人才将直接改进产品质量,会对社会生产力起巨大的促进作用,是中国现阶段最需要的。她还特别强调了一下,这是她的真心话。其实,杨益群也是半路出家从事职业教育管理工作的,之前还担任过应用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而她本人的专业则是自动化。在她眼里,自动化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专门研究对工业器件和系统的控制。控制的思想体现了许多先进的理念,强调不同的对象要用不同的方法控制,也就是说控制要讲究针对性,这与管理的思路完全一样。在从事自动化教学和研究时,她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她的最优控制理论基础研究成果“新的ITAE传递函数标准型”获1997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她先后参与两项上海市级高教研究课题,分别获2005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第三位),2007年上海市高教研究三等奖(第三位)。她还曾是华东理工大学控制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
  至于为什么会转而从事职业教育管理工作,杨益群说可能与她的成长经历有关。杨益群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父亲毕业于西南联大,母亲则毕业于复旦大学,50年代为了新中国钢铁建设,毅然放弃上海华东冶金局的工作选择了支援冶金部直属四大特殊钢厂之一的大冶特钢。从小在工矿企业泡大的她,对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他们从事的工作有比较直观的体会。工程技术人员需要知道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但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重视教授“WHY”的知识,漠视“HOW”的技能,而企业恰恰需要懂得“HOW”的员工,并不欢迎像书呆子一样的技术人员。杨益群自己学的又是侧重于实际应用的工科,这在无形中拉近了她与职业教育的距离。
  杨益群2006年到高等职业学院任职,到如今已有八个年头了。经过这些年的努力,高等职业学院面对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出了“以工为主、突出实训、强化技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岗位群需求推行“双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新理念。并以育人为中心,积极推进“2+1”(2年校内、1年校外)教育模式,依托行业,面向企业,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深受社会欢迎的人才。这两年毕业生的一次签约率达到97%,位居全校第一。如果与近几年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困难相比较,97%确实是一个让人叹服的数据,足以说明他们培养的学生很符合市场的胃口。由杨益群领衔的“技能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全程式、开放型、多元化培养平台的有效实践”作为2014年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二等奖已经进入公示阶段。热爱职业教育多年的她,现在还是奉贤区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副理事长、徐汇区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理事、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综合服务委员会主任。所有这一切都体现着杨益群对职业教育的热爱。
  在杨益群看来,应用型大学的建设要立足于市场的实际需求,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专业,就设置什么样的专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一点与研究型大学是不一样的。


  杨益群是民盟上海市委委员和民盟市委高教专委会委员。说到与民盟的渊源,则要追溯到她的研究生导师。她说,她导师是四届民盟中央委员,所以经常能在导师那里听到民盟的故事,甚至还在导师那里见到过费孝通、丁石孙等民盟领导人。可能是在导师的潜移默化下,她也加入了民盟,也就加入了参政议政的行列。在到上海工作之前,她曾任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政协常委,甚至还曾是民盟黄石市委主委的候选人之一(因到上海工作而退出)。因此,她笑着说,她对政协做什么是比较清楚的。
  她认为,作为政协委员,要敢于讲真话。党委和政府需要听到真实的情况,希望听到有价值的见解,听到他们没有想到没有看到的内容。但是,委员用什么方式和心态提出意见建议很重要。如果仅仅为了发泄情绪,是没有意义的;仅仅把老百姓的话传递一下,也是没有意义的。她说,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如果能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那是最好的。但是,有一些问题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党委、政府并不能马上解决甚至根本无法解决。所以,这个时候委员的心态就变得十分重要。言外之意就是,如果委员一味地钻牛角尖,非要盯着党委、政府给予解决,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可能就会是负面的。她的体会是,有的时候,委员的意见建议不见得非要针对具体的问题,也可以在指导思想上帮助党委、政府把握正确的方向。在今年一月份的政协全会上,她就建议政府工作要按照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在市场经济、国家治理体系等方面体现中央的改革意图,研究出台具体的措施。
  政协委员不仅仅是一项荣誉,也是一种责任。杨益群主动参政履职,只要与本职工作不冲突,她总能参加政协的各项活动,积极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她深入单位所在的社区,听取小区居民的诉求,并通过政协的平台和渠道帮助呼吁。她还响应政协的号召,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及时撰写社情民意,其中《建设徐汇医疗急救信息调度平台的建议》被市政协采用并转送相关部门。她说,作为高职学院院长,她努力为学院建章立制,鼓励各专业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解决各类问题,而不是事事都要向她汇报请示。所以,今后她就可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参与政协调查研究等活动了。

 

 

                                      王华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