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青春,红色永驻:城建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我红色的家乡”系列实践
发布时间: 2012-10-22 浏览次数: 139

“在熟悉的家乡,我们有很多革命历史遗迹,他们承载着烽火硝烟的记忆,铭记着星火燎原的历史,他们记得那些平凡而普通的革命者,曾经如何在生命的道路上,默默地奉献了自己的汗水和鲜血。2011年的寒假,城建学院学生党支部的党员学生和老师们,就走进家乡这些熟悉的地方,倾听他们的故事,体会刻骨的历史。”这是2011年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城建学院学生党支部的党员在“我红色的家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开篇词。如今,以“我身边的红色景点”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城建学院已举办了四届。

最初提出这项社会实践的想法是因为支部发现,学生党员们虽然都受过历史教育、党校培训,对党史都有所认识,但是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显得遥远而模糊,而学校组织的以“红色之旅”为主题的各项集体社会实践又受到交通、时间等多方面的限制,不能很好地铺开,深入地探访。与此相对应的是支部的学生和教师党员来自我国的五湖四海,在我国的每个角落,想必都散布着革命历史的遗迹,如果能利用每年寒暑假回乡探亲之际,循迹、探访家乡的革命历史经典,寻找家乡的革命历史故事,那将是对青年学生党员一次很好的历史教育和党性教育。

于是,两年多来,本着支部积极鼓励、引导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集体交流心得体会、相互学习的原则,城建学院学生党支部党员的足迹遍布了辽宁、山东、内蒙古、新疆、四川、湖南、陕西、山西、江西、安徽、福建、上海等十多个省份,拍摄身边的红色景点。其中既有赫赫有名的历史遗迹,如中共一大会址、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更多的则是默默无闻的烈士陵园、革命历史陈列馆和地下党秘密基地。

这是一次震撼之旅

2009级土木工程专业的顾健颖同学来自辽宁丹东,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在这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支部社会实践让他第一次下决心坐了四小时的公交车,在寒冬一月里,来到全国唯一一座抗美援朝纪念馆。在这里,通过当年的实物和声光电一体的现代化再现,他看到朝鲜领导人向中国发出的求援信,重温了邱少云、黄继光等烈士的英雄事迹,也仿佛置身于上甘岭那场惊天动地的经典战役中。他说:“通过这次丹东之行,我又一次深深感悟到,我们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我们要时刻珍惜这一切。”

2009级建筑学专业的罗椒同学来自英雄的城市——四川西昌。20128月,她走访了长征历史上的传奇之地——彝海。她震撼于这里优美的自然景观。彝海碧波粼粼,清澈如镜,四周青松苍翠,树木众多,芳草盖地,各种山花争芳斗艳,湖面有野鸭成群结队。很难相信,这样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竟然是红军长征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彝海结盟纪念馆,她看到刘伯承用过的手枪以及一些已经残缺的红军真迹。她说:“历史带给了我们伟大的传奇,我们要了解革命前辈为夺取胜利作出的伟大牺牲,明白了这点,才能体会到那么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真正原因,那是一种正义的吸引,那是一种民族的凝聚。”

这是一场发现与探寻之旅

社会实践从一开始就强调 “家乡”和“身边”的主题,为的就是一次次发现——发现身边的历史,发现身边的英雄,发现身边的燎原星火。在一次次向历史的探寻中,同学们逐渐拨开尘埃,发现一个事实:在革命战争的历史年代,中华大地没有哪个角落不曾有过英勇的抗争,没有哪个地方不曾涌现过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只要你去找,总会在身边邂逅那些创造历史却默默无闻的英雄,他们可能就是你的乡邻,可能就是你的祖辈。

2009级土木工程专业的韩树伟同学来自内蒙古太仆寺旗,初次面对“家乡”这一主题,他觉得有些为难,因为他的家乡地广人稀,连建筑物都很少有,何谈红色景点。但假期结束后的社会实践交流上,他非常激动,连称这次社会实践对他的意义非常重大,给了他内心深深的触动。原来,他的父亲告诉他,在太仆寺真的有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当他亲眼看到广阔的草原上,唯一高高竖立的纪念碑时,一股骄傲之情油然而生,在太仆寺旗竟然真的有这样的建筑!他说:“真的让我感动,因为太仆寺旗的建筑真的好少好少,基本都是平房,能见到这么高的碑,真的是对烈士深深的敬仰与尊重!”他向家乡的老人调查了纪念碑的历史,对烈士深深的敬仰和惋惜始终在内心中回荡。他说:“要感谢我们的革命先辈给我们创造如此美好的环境。将祖国建设得越来越富强,越来越团结,我们大学生义不容辞!”

不少同学走访的都是自己家乡的革命烈士陵园和革命历史陈列馆、纪念馆。他们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家乡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竟发生过大大小小数十次、甚至数百次的战斗;在静谧的烈士陵园中,他们目睹了成百上千的烈士名录,发现某些曾在历史课本上出现过的名字竟然出现在家乡烈士陵园的纪念碑上;他们在家乡小小的、毫不起眼的革命战争纪念馆里看到了毛泽东、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笔题词和历史文物;他们此前从未想过,家乡曾经被称为“小莫斯科”或“皖南的瑞金”……在这些亲身探寻中,学生党员们对家乡的人文历史、革命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书本上的铅字在他们的心中变得真实而鲜活,因为英雄就在身边,历史就在眼前。

这是一次心灵洗礼之旅

在军垦城市新疆石河子长大的2009级热能专业的学生党员董鹏参观了军垦博物馆,看到了当年生产建设兵团使用的简陋的生产工具、自制的生活用品、兵团子女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再想想家乡如今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他说:“深深的军垦精神影响着我们年轻的一代,是军垦人艰苦创业、为祖国建设任劳任怨开垦的精神,从无到有地把一座城市从荒滩上建立起来,并经过几代人的建设,让它变得美丽繁荣。作为一名大学生,也应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他表示,毕业之后要回到西部工作,为边疆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完成自己服务社会的责任。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城建学院学生支部的党员们走遍大江南北,追寻中国近代百年来自强不息、不断抗争的历程,感受着青年学生在民族复兴伟大历程中的责任。甚至有些同学已经养成习惯,即使是在旅行的途中偶尔和一个革命历史遗迹不期而遇,都会马上停下脚步,记录这段历史。每个人都在对不同的红色景点的寻访中更新着对家乡的认识,发现着近在身边触手可及的历史,收获着不同的体悟和感动,同时,也不断进行着自我教育。

2009级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党员们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曾亲手制作过一大会址、延安宝塔、政协礼堂、人民大会堂等我党著名历史地标的建筑模型,而在参加党支部社会实践之后,他们对信仰又有了全新的认识。正如王佳莹同学所写的:“回望过往的光荣,是为了重温信仰的力量,只有坚定信仰的力量,才能争取更大的胜利。正因为这种信仰,才能让我们能够走过一段段艰难时光,虽有曲折,却终能迎来光辉的岁月。”

“居安思危励精国治,盘游有度好乐无荒”,这是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从纪念东三省沦陷而建立的补阙亭上抄来的对联。这也是这项社会实践的宗旨。不断地提醒着同学,珍惜今天的生活,立足本职,认真学习,为建设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